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營養飲料與能量飲料的差別

營養飲料與能量飲料的差別

兩者有何不同?有什麼功效?攝取過多會有什麼危險性?

因連日加班或應酬而感到疲勞時,有些人會選擇飲用營養飲料。此外,學生之間也流行在念書衝刺的同時飲用能量飲料。這二種飲料的差異為何?真的是價格愈高就愈有效果嗎?

能量飲料與營養飲料的差別,在於前者屬於清涼飲料,後者則被分類為藥品。能量飲料主要是罐裝,在超市或便利商店就可以購買。營養飲料則多為瓶裝,分為可在超市及便利商店購買的類醫藥產品(quasi-drug),與僅能在藥局購買的醫藥品。

由於營養飲料屬於藥品,因此會標示功能及效果。其中,在類醫藥產品中使用的成分效果較緩和且副作用較少,在醫藥品中使用的成分則相較之下更為強效。

是心理作用還是真有效果?

那麼,營養飲料真的有效嗎?中島教授表示:「不論是類醫藥產品或醫藥品,標註在『功效』的效果都是經過證實的,因此以這點來看可說是真的有效。」順帶一提,所謂功效,是指例如「在身體疲勞、病時病後……略……等時候具有營養補給及滋養補身之效果」等程度。反之,在功效中沒有標註的效果,則可說是未知數。也就是因攝取咖啡因而帶來清醒作用或疲勞感減低,或是利用攝取糖分來補充能量,進而提升注意力等效果,並不是經過證實的。

不過,中島教授表示:「或許安慰劑效應(placebo effect)的影響也很重要,因為相信有效而服用,所以會感到有效。雖然也有人認為安慰劑效應只是一種心理作用,但就身體反應而言它是真的有效果的。」所謂安慰劑效應是指人們信以為服用的是藥物,其實只是形狀與藥劑相似但不含有效成分的食品(以澱粉或砂糖製成),但依然對身體產生有益效果的現象。

能量飲料會引起死亡意外!?

據表示,有些國高中生會在考試前夕為了衝刺念書而飲用大量的能量飲料。雖然能量飲料是一種清涼飲料,但大量攝取還是具有危險性。2013年在美國,曾發生過14歲少女在24小時內飲用了2瓶(1瓶約700毫升)能量飲料,之後因心律不整而死亡的案例。調查顯示她所攝取的咖啡因量高達480毫克,懷疑死因是咖啡因的急性中毒。

原本攝取過多咖啡因就會引起失眠、頭痛、焦躁或緊張等症狀。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心悸、顫抖或嘔吐等症狀。

加拿大衛福部所建議之每日咖啡因最大攝取量,成人為400毫克,4~6歲孩童為45毫克,7~9歲孩童為62.5毫克,10~12歲孩童為85毫克,孕婦則是不超過300毫克(孩童的計算方式為每1公斤體重不超過2.5毫克)。1杯咖啡(100毫升)約含60毫克,1瓶可樂(500毫升)約含50毫克,能量飲料則是1瓶最多約含150毫克。如同飲酒能力具有個體差異,雖然對咖啡因的耐受程度同樣具有個體差異,但在短時間內大量飲用是危險的,還是勿試為妙。

【欲閱讀完整的豐富內容,請參閱Newton牛頓科學雜誌94號2015/08】

 

協助

中島惠美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藥學部教授

發表迴響